“打工人”这个设定,刚好符合了三分讨生活的心酸,三分被过度使用的不满,四分与现实和解的无奈……因此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转发。
02
“打工人”爆火的背后,一方面是对劳资关系的自嘲,另一方面是认清现实后的自勉。
正如打工人语录所说:“生活中有80%的痛苦来源于打工,但不打工就会有100%的痛苦来源于没钱。”一半写着充满干劲的鼓励,一半写满现实生活的无奈。
它作为一种黑色幽默,是人们在职场竞争和生活重担双重压力下的强烈共鸣。
对于打工人的一种描述是:他们早起贪黑,拿着微薄的工资,做着辛苦的工作。 平凡中透露着追求,在屈辱里努力表现出倔强。
有趣的是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怨为打工人”,它昭示着人们不再耻于将自己称为打工者。人们意识到所有的职业,没有高低贵贱。
每个人初入职场时都必然有过星辰大海的想法,但是最终他们会认清现实,放弃幻想,却不停止前进。
认知事实后,他们会逐渐释然,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,“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”
03
也有人会说,打工人的出现正是给自己受限,和丧文化没有差异。但是,打工人精神并不是丧,和丧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,丧是被动的,是认命的。
而玩打工人的梗,却是主动和积极的,他们明白现实,却没有放弃向前,自嘲过后,他们依旧会认真工作。或者说,在承认打工人的同时,就已经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工作的那份热爱。
打工人确实是压力巨大的,在工作之中也有无尽的辛酸和无奈。但是这个社会,正是因为有一个个的打工人,才不断发展进步,不是吗?
所以各位工友,在自嘲过后,也不要忘记热爱生活呀。 加油,各位打工人!
文字 | NIC·蹇艳玲
图片 | NIC·蹇艳玲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